笔趣阁

华盟文章>春秋五霸越王勾践成为霸主的原因是什么 > 第二章 不打不相识(第1页)

第二章 不打不相识(第1页)

第二章不打不相识

“我赢了,我赢了,刘巧儿归我了!”勾践振剑高呼道。

不到一刻钟,两百根竹竿摆在范蠡面前。范蠡亲自动手,以竹竿代人,布了一个八卦阵。

酒刚刚过了三巡,门外响起了马嘶声。刘向跑到门口一瞧,大惊失色道:“不好了,那姓天的带着十几个官兵寻上门来了。”

等邑吏离开书房后,文种便开始写辩书,将彭大少如何收买小木匠之弟之事和盘托出。可廷理不听他的,楚昭王也不听他的。他原打算亲去郢都一趟,面见昭王,范蠡连道不可。

“为甚?”文种问。

“廷理是个佞臣佞臣:善于花言巧语谄媚君王的大臣。,大王又非明君。是非曲直您已在辩书中写得明明白白,可他们仍然固执己见,您就是面见大王,又有何用?”

“如此说来,我只有听任他们流放了?”

范蠡道:“咱先不说流放之事。小弟问您,咱大楚衰败,衰于何人之手?”

“伍子胥。”

“不,衰于申公巫臣之手!”

申公巫臣,文种并不陌生。他是楚国的王族、大夫、叛臣。他的叛国,是因为一个女人而起。这个女人叫夏姬,长得比天仙还天仙,嫁与陈国大司马夏御叔为妻,称夏姬。因她精通房中之术,四旬有余,宛如十七八岁的美女一般。陈灵公为她丢了性命,楚庄王为她夜不能寝。楚庄王的弟弟公子重亦对她垂涎三尺。争来争去,却被申公巫臣弄到了手。巫臣自知斗不过公子重,偕夏姬投奔晋国,公子重一怒之下,灭了巫臣之族。巫臣为报灭族之恨,说动晋景公,携带战车三十乘,出使吴国。吴那时还是一个荒蛮之国,位于楚国东边,不知布阵,更不知车战之法,经巫臣教习,建立了一支拥有四百辆战车的强大军队。于是,巫臣便教唆他们攻楚,楚之东方之属国,尽为吴有。自此,楚之边境,无有宁日。若无申公巫臣吴国之行,吴国不可能强大,也不可能攻陷楚都。楚国确实是衰于申公巫臣之手,可这和我的流放有什么关系呢?

“有。”范蠡就像文种肚中的蛔虫。

“贤兄如果不想被流放,贤兄如果很想施展自己的抱负,贤兄不妨学一学申公巫臣。”范蠡缓缓说道。

文种忽有所悟:“少伯之意,莫非要我效法巫臣,上书大王,请做大楚使越的使者,说动越国叛吴、攻吴,以解除吴国对大楚的威胁?”

范蠡纠正道:“不是去做使者,是去做越国的官。”

“为什么?”

“为使永远是客,做官就成了主人,就可以执掌越国的军政大权。只有掌握了军政大权,才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文种心存疑虑道:“大王既然铁了心要流放我,他会听我的吗?”

“会。”

“为什么?”

“越国位于吴国之南,也是一个蛮荒小国,让您去越,这和流放巴蜀没有多大区别。您如果真的能在越国站稳脚跟,助越伐吴,吴国就不敢再对我大楚用兵。明是助越,实是助我大楚,傻蛋才不同意呢!”

文种转忧为喜,当即拟奏书一封,上达朝廷。书云:“罪臣文种,有负大王之望,获罪应当流放。然,流一文种,对大楚无补,只是多了一个罪犯而已。罪臣听说,越国与吴国毗邻,既小又弱,屡受吴国侵伐,对吴恨之入骨。大王若能网开一面,放臣赴越,臣当竭尽全力而助越,越强,必报吴。小则,使吴不敢放手骚扰我大楚;大则,灭亡吴国,以报我破都之恨。”

书发十日,王使来到了宛邑,宣楚昭王之旨,允文种所请,赐五百金。

文种偕范蠡回到郢都,将私邸重新修补一番,留下三百金,便和范蠡一块儿上路。因吴、楚两国刚刚罢兵,长江一带常有吴国水军出没,水路不通,不得已改走旱路。经过一个多月的跋山涉水,方才来到越国国都诸暨。

是时,越国之王,乃是允常允常:即无常。。

越国在今浙江省一带。越国人和吴国人其实是同族,都属于百越族,衣(麻、葛)、食(稻米、鱼类)、住(干栏式建筑)、行(舟楫)、文字(鸟篆)、语言(鸟语)、文化(断发文身、崇拜鸟)都十分相近。只不过因为地域的关系,吴国更接近中原,再加上吴国的先王来自中原,所以吴国比之越国更加开化一些。而越国从上到下,都是土生土长的野蛮人,喜欢凿齿凿齿:锤掉门牙。锥髻锥髻:类似于日本武士的朝天辫。、契臂为盟契臂为盟:划破右臂拜把子。、踞箕而坐踞箕而坐:两腿分开呈“八”字形坐,按照中原人的看法,这种坐法十分不雅。因为春秋时代不论男女,都是上裳下裙,这么坐隐私部位容易让人看到。,喜生食、善野音野音:山歌。、重巫鬼。

越国的首任国君虽说也来自中原——夏少康帝的庶子无余,但传了十几代后就被一个叫无壬的土著所代替,越王允常便是这个无壬的后代。

因越弱吴强,故而,越国常受吴国欺侮。公元前506年,当吴国一举破楚之时,允常见他后方空虚,又有吴王阖闾之弟夫概做内应,便贸然起兵,偷袭吴国,一举而拔吴之国都姑苏。

阖闾见越人端了他的老巢,而救楚之秦兵也已进入楚境,慌忙撤兵。

允常自忖不是阖闾对手,满载着从吴国抢掠来的金银财宝,撤出姑苏。

自此,吴、越二国的仇恨结得更深了。

允常知道吴国不会放过他,拼命地招兵买马,广揽人才。但当人才真的送上门的时候,他却不知道珍惜。

这事也不能全怪允常。

允常有一个宠臣,叫石买,善于权辩,在军事上也很有两下子。楚都被破之前,他曾作为越使赴楚,商议联合抗吴之事,在楚都停留了三个多月,少不得要和一些士大夫交往。士大夫谈起文种,交口称赞。至于范蠡,褒贬不一,然庄生却对他推崇备至,说什么范蠡之才盖过了齐国贤相管仲。石买寻思,如此两个人物,结伴来到越国,若是为允常所用,那越国还有我的立足之地吗?得设法把他俩赶出越国。

为了把他俩赶出越国,石买鼓动了几个大夫,轮番上阵,说文种和范蠡的坏话。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又造谣说,文种是伍子胥的姨家表侄;范蠡胸无点墨,却又狂得出奇,人称“范疯子”。

允常本就不是明君,加之又上了年纪,竟然听信了石买之流的谗言,有心将文种和范蠡礼送出境,又恐堵塞了进贤之路。想了三天,方才在偏宫中召见了文种和范蠡,告之曰:“汝二人初来乍到,一是对越国的情况不大了解,难以建策,二是未建尺寸之功,骤任高官,恐众臣不服。这样好不好,汝二位先到各地走走,熟悉一下我越国的地理形势、乡风民情,而后再来辅佐寡人。”

这话冠冕堂皇,内中真正的原因,文种和范蠡尽管心知肚明,却又不能说破。回楚国吧,没法向楚昭王交代,特别是文种,是以戴罪之身来到越国的呀,若是就此回国,岂不要走上流放之路!

去其他国呢?楚昭王肯定不会答应。文种的父母和妻子儿女,范蠡的兄嫂,都在楚国,若是惹恼了楚昭王,后果不堪设想。

唉,世上的路千条万条,留给文种和范蠡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无条件地服从越王允常的安排。

某日,文种和范蠡游到一个叫刘家湖的地方,广场上围了一百多人,在看两个汉子比武。比武的原因,是为了争一个女人,争一个叫刘巧儿的女人。

一来好奇,二来无事可做,文种和范蠡交换一下眼色,挤进了人圈。

比武者,一高一矮。矮者,年纪三旬有余,锥髻、断发文身,身高九尺尺:度量单位。春秋战国之一尺,约合今之二十三厘米。,虎背熊腰,浓眉深目,一脸的络腮胡子。说他矮,只是与同他比武的那个汉子相较而言。

高者,年纪二十七八岁,身高一丈,又高又瘦,脖子特别长,方方正正的脸上几乎没有胡须,这使他的嘴巴显得又小又尖。由于用高冠束着头发,又浓又黑的眉毛显得分外长,使得他的那双眼睛看上去虽小却锐利。按照相面人的说法,这叫“长颈鸟喙”。

高者使剑,矮者使棍。也不知斗了多久,两个人都是大汗淋漓。

这使剑者我咋觉着面熟?范蠡皱着眉头想了片刻,竟然让他想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