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
虽然一幅本地农民打扮,但青年男子绝对不是真正的农户。
刘信的马鞭卷来,虽然没用全力,速度却也不慢。青年男子却只是微微侧身,手中松了缰绳,就轻轻避过。
而与此同时,他已经抬起右腿,踹向刘信所乘马匹的左前腿。
马身上最脆弱的部位有两个:一个是眼睛,一个就是前腿。马的前腿腿骨其实十分脆弱,一旦折断就难以恢复,断了前腿的马,即使别的地方都很健壮,也只有死路一条。
青年男子上来就踹马的前腿,至少说明三件事:第一,他的反应非常灵敏,懂得射人先射马的道理,率先选择对刘信的马下手。
第二,他非常精通马匹的躯体结构,对马十分了解,知道马最脆弱的部分在哪里,经验非常丰富。
第三,刘信本来只是试探,但他上来就对马匹下死手,心狠手辣,十分果决。
“呜!”刘信暗道自己大意了,来不及反应,座下的马匹已经一声悲鸣,左边前腿被踢断,倒向地下。
刘信连忙离鞍跃起,跳下马来。青年男子又已转身扑向他,要把他本人制服。
再也不敢大意,刘信不退反进,与青年男子撞在一起。
不出刘信的预判,青年男子是摔跤高手!
凭借着前世在健身房偶尔练习过的摔跤技能,刘信不甘示弱,见招拆招,双方居然旗鼓相当,迅速进入对峙互搏的状态。
这时,周后也已经跃下马来,冲向青年男子,想要给刘信助拳。
他身子弱小,但看到刘信与人搏斗,却也没有选择旁观,而是立即上前帮忙。
然而,道旁的树荫中,突然又跳出三个人来。与青年男子一样,都是本土农户打扮,但一个个气宇轩昂,非同一般。
其中一个人,只是一伸手,就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控制住了周后,把周后提了起来。
另外两个,居然也“不讲武德”,根本不在乎什么以多欺少,看出来刘信的本领不凡,立即冲过来,与前面那个青年男子合力,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刘信给制服。
刘信暗暗叫苦。
在与青年男子角力的过程中,他眼睛的余光还扫到,除了又冲出来的这两个人,远处山岗上、马维茅屋后的大树上,也都充满着杀机!
有人藏在那里,像是弓箭手,已经瞄准了这边!
他本来只是想试探一下青年男子而已,还是大意了,没想到会捅了一个马蜂窝。话说回来,谁又能料到,一个乡下私塾老师的屋子周围,会埋伏着这么多人呢?
光是青年男子一个人,刘信就觉得吃力。尽管自己是健身高手,并且在大梁积攒了一些实战经验,但对方也是力大无穷,实战经验比刘信更丰富。
刘信很想摆脱对方,说清楚自己的来意。但现在,情势已经由不得他,激烈的搏斗,让他一时根本来不及说话。
青年男子牢牢地揪住他,和他继续角力。并且,转头喝退了那两个要上来帮忙的人。
刘信的本领,特别是一些在这个时代的人看起来很新奇的现代摔跤技巧、格斗技巧,激起了青年男子浓厚的兴趣。
刘信一时无法脱身,只好集中精力,与之缠斗。
两人你来我往,一时居然难分高下。
“这是什么人?”
正在刘信渐感吃力之时,茅屋内,走出两个人来。
一个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自然就是那个大儒、未来刘邦的老师马维。
另一个,却是个长身玉立的年轻人。但见他天庭饱满,鼻梁高挺,双眼细长,是传说中那种男生凤眼之相,自然地透露着一种高贵逼人的气质。
偏偏他又神情谦和,举止轻柔,显得十分儒雅可亲。
正是他,出门便看见这边的情形,从容地发问。
只见道旁树荫之中,这时又走出一个身材高大、气势不凡的中年男子,看上去正是阻拦刘信和周后的几个人的首领。中年男子朝年轻人恭敬地行礼,道:“禀报公子,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恐怕是刺客,我们马上拿下审问!”
他话语一落,原本在旁边观战的两人,立即上前,与青年男子一起,对刘信展开擒拿。
刘信对付青年男子一人,已经居于下风。现在对方三人合力,自然更加难以应付。饶是他拼尽全力,也显得左支右绌。
这时,周后大声喊道:“马维老先生!这是我家主人刘信,沛县鼎鼎有名的杀蛟勇士,专程来拜访您!
您就算不愿意接见,也犯不着埋伏这些人,要来抓我们啊!”
马维一听,便笑着对那贵气逼人的年轻人道:“原来是来找老朽的人。我倒也听说过,沛县有个杀蛟勇士。
我刚来沛县时,推托不够,也去见过沛令。在沛令府上,看到过一张巨大的蛟龙皮。据沛令说,那蛟龙皮原本是曾经的楚王负刍要的。负刍听信大巫师占卜,说是若能用十尺以上蛟龙祭祀,就能延续国运,抗拒大秦。
不料负刍德不配位,还没有等沛县把捕杀的蛟龙献上去,就已经亡国了。
据说,当初捕杀这条聚焦的,就是一个少年英雄!”
贵气逼人的年轻人道:“那是我的人误会鲁莽了!”便对中年男子道:“快快住手!”
中年男子立即道:“遵命!”回头便对与刘信缠斗的几人喝道:“住手!三个人都拿不住一个人,等着领罚!”
那试图拿住刘信的三人,闻言立即住手。青年男子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动手。
刘信这时已经累得够呛。但一旦停战,还是显得从容镇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便上前向马维行礼,不卑不亢地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沛县刘信,特来拜访名师!”
马维老眼一亮,道:“你学过《礼》?”
刘信引用的“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句话,正是出自《礼记》。具体地说,是出自《礼记》中的《学记》,而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不过,前世其实并没有认真读过《礼记》,只不过是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记下来了而已。便如实说道:“如果有机会,愿意从马维先生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