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民国大文豪崛起 > 第166章 倭国篇(第1页)

第166章 倭国篇(第1页)

安排妥当两位徒弟的课业,并给他们分别布置了任务之后,李斯年便让他们回去专心读书,自己则开始着手准备新的报纸专栏文章。

第二天是周五,李斯年有一节《大国崛起》的选修课。尽管之前有许多来听这门课的同学曾向教务处提议更改这节课的时间,以避免和钱玄同教授的选修课时间相冲突,但最终这一提议并没有被教务处采纳。

因此,大半个学期以来,李斯年和钱教授二人的课一直处于一种竞争状态。

两位教授也仿佛是卯足了劲,每节课都讲得十分精彩,引人入胜,让前来听课的同学们都感觉收获颇丰。

可以说,两人打了个平手,难分高下。

而结果就是,待到每周五一下课,两门课的学生相互交流一番以后,教务处都会收到一大堆学生的抗议信件,抱怨课程时间冲突,自己错过了精彩的一课。

由于《大国崛起》这门课一周只有一节,因此李斯年的课程进度已经落后于《京报》上该课程的连载速度了。

这节课刚刚讲到倭国,这也是李斯年在《大国崛起》这门课中着墨最多的一个章节。

倭国的地理条件并不优越,国土面积狭小,仅有37万多平方公里,不仅矿产贫乏,而且经常遭受地震、火山和台风的侵袭。同时,它也是一个封建色彩丝毫不亚于华国的典型东方国家。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国家,却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之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相抗衡的实力,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唯一一个东方国家,这确实令世界为之震惊。

自清末以来,尤其是甲午战争的惨败之后,国人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学习西方模式并未能使国家真正强大,反而是华夏曾经的“学生”倭国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并战胜了华国。

因此,向倭国学习成为了一股热潮,许多知识分子怀揣着救国的理想和追求,希望通过留学倭国,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以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

此时,报纸刊物上面对于倭国这个地理上与华国相近,文化上与华国相通的国家,报道也是络绎不绝。

学生们都想听一听李斯年这位专家对于倭国的看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室里面挤满了来听课的学生,甚至还有不少的外国友人,其中几个人的打扮明显是倭国人的风格。

李斯年也没有让这些慕名而来的听众失望,他除了讲述在报纸上面连载的内容之外,还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讲完了一部分内容之后,继续说道:“除了之前所述的政治体制、经济政策以及国际环境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倭国的成功之外,我认为倭国的崛起还离不开三大原因,而这些因素件件都和我华国有关。”

下面的同学们正听得兴起,运笔如飞地做着记录的时候,突然听到李斯年这么说,都感到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

此时的华国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大大的落后于邻国倭国,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方面,倭国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是一个公认的较为发达的国家;军事方面,它已经具备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海军排名世界第三,陆军排名世界前五。

然而,李斯年却说倭国的崛起离不开华夏,这确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那几个倭国人更是用他们的语言窃窃私语起来,似乎在讨论李斯年的观点。

一个非常年轻的倭国人说道:“八嘎,芥川君,这就是你一直仰慕的华国学者吗?简直就是哗众取宠,我大倭国连强大的德国都战胜了,华国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样的课程毫无意义,我们还是快快离开吧。”

此时的倭国,正处于历史上民族自豪感最为强烈的时代之一。

它先是通过甲午战争,首次击败了邻近的华国,一跃成为亚洲强国。接着,又通过日俄战争,开创了近代史上东方国家打败西方国家的先例,进一步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随后,凭借一战的胜利,倭国更是一举跻身于争夺亚洲乃至世界霸权的列强行列之中。

一战对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的良机。趁着欧美列强忙于大战,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倭国大肆扩张,窃取了德国在华国山东的权益,并占领了其在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此外,倭国还大发战争财,向欧洲大量出口战争物资,与米国一样赚得盆满钵满,工业总产值三年之间增长了近五倍。

因此,此时的倭国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民族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种心情要直到几个月之后的“关东大地震”才稍稍受挫。

一旁的另一位倭国男子回应道:“李君前面所讲的,对我国明治维新以来发展历史的见解还是很精辟的,我们不必急于离开,先听一听他后面怎么说。我也是经横光君介绍,看了他所写的那本在米国引起巨大反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才决定亲自来采访他的。那本书真的很深刻,丝毫不弱于我的《罗生门》和《竹林中》。”

李斯年并不知道下面两名倭国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他从众人的表情中察觉出大家对自己的话语有所怀疑。于是,他也不卖关子,直接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斯年说道:“我所说的关乎日本崛起的三大原因中,第一点就是‘一种文化’,这就是儒家学说。”

有同学立刻质疑道:“老师,儒家学说不是我们华国的学说吗?怎么会影响倭国呢?”

李斯年解释道:“这么说可不对。儒家学说是形成于我国春秋时期,即约公元前500年前后,创始人是大家都熟悉的孔老先生。其后经过先贤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逐渐成熟,并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国家信仰,华国进入了儒家社会。但它却并不是我们华国所独有的,在其后的两千多年里,随着儒家学说的传播,它逐渐扩散并影响了朝鲜、倭国、越南等东亚以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一片区域。我们姑且称之为‘儒家文化圈’。”

华国的学生们对儒家文化并不陌生,从入学开始他们就要祭拜孔老先生。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头一次听说儒家文化对邻国的影响,也是第一次听到“儒家文化圈”这个十分形象的名字。

倒是那位芥川君听了这一论述之后,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喜欢民国大文豪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民国大文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