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民国大文豪崛起 > 第153章 爱国主题(第1页)

第153章 爱国主题(第1页)

早在公元四世纪初,人们便以乌拉尔山为界,将广袤的亚欧大陆清晰地划分为东南部的亚细亚洲和西北部的欧罗巴洲,这两个区域也就是传统上的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

而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推进,以及1812年大洋洲被正式命名和1820年南极洲的被发现,地理学家们的认知不断拓展。此时他们已经提出了七大洲的地理概念,为世界的地理划分奠定了更为科学的基础。

在这七大洲之中,亚洲无论是在土地面积上,还是在人口数量上,都稳稳地占据着首位。其土地面积达到了欧洲的四倍之多,而人口数量更是欧洲的六倍左右。

相较于欧洲,亚洲在地理和人口上具有双重优势。而且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亚洲地区的文明程度也一直远超其他地区,成为了世界文明的摇篮。

这里先后诞生了辉煌的中华文明、深厚的印度文明、独特的阿拉伯文明等。这些文明在哲学、宗教、科学、艺术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世界的文明进步贡献了亚洲的智慧,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然而,到了近代,尤其是欧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其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凭借着跨时代的军事代差,欧洲各国开始向世界扩张,通过一系列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亚洲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侵略和殖民统治。

华国、阿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都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或半殖民统治,遭受了深重的苦难。

可以说,除了泰国和倭国之外,近代亚洲各国普遍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

泰国是靠着英法之间的矛盾,维持着一种微妙的独立地位;而日本则是在被一顿痛打之后,依靠着明治维新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避免了成为列强殖民地的命运。

因此,摆脱列强的殖民统治,废除束缚自身发展的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不仅是华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也一直是亚洲各国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

李斯年的这首新诗正是基于此种历史背景所创作的。它深情地歌颂了亚洲的壮美富饶和亚洲人民的勤劳拼搏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令在座的众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诗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被迅速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传遍了亚洲各国的大街小巷。

它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亚洲各国团结、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形象,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为着自己国家的独立解放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因此,李斯年也凭借这首具有深远影响的诗作,成为了备受亚洲各国知识分子所推崇和敬仰的诗人与作家。

众人的赞誉之词如潮水般涌来,让李斯年感到有些受宠若惊。站在一旁的李雅琳,看着大家对丈夫的夸赞和认可,心中也是充满了自豪与喜悦。

徐智摩见状,适时地提议道:“我们不如让时济来分享一下他这首诗的创作思路如何?想必大家都很感兴趣。”

众人闻言,纷纷表示赞同,期待着李斯年的发言。

经过半个学期的历练和成长,李斯年早已不再是那个怯场的新手。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他显得从容不迫,侃侃而谈。

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还回答了大家的问题,与众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样的场景,无疑进一步塑造了他在青年群体中的高大形象。

一个文学大师的形象就是在他的一个个作品和一场场讨论交流中建立起来的。李斯年无意中参加的这个沙龙活动,也为他影响力的拓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斯年的这首刚刚发表的诗作,从广义上来说,也可以算作是一首爱国诗篇。

他的发言,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见解,也为接下来的《山河诗韵:爱国新诗交流沙龙》主题讨论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上次聚会结束时,徐智摩就已经通知了大家这一期沙龙的讨论主题。

因此,很多人都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期待着能够在这次活动中与其他人交流自己的见解。

果然,在接下来的主题讨论环节中,大家的发言更加踊跃。他们首先开始剖析和品评历史上的着名爱国诗作,每个人都沉浸在了诗歌的海洋中,享受着这场文学盛宴带来的愉悦和启迪。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陆游的《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些着名的爱国诗歌,在教室内的青年们口中一一被深情地吟诵出来,每一句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

接下来,也有很多人鼓起勇气,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爱国新诗,供大家品鉴和讨论。

虽然很多诗作都稍显稚嫩,但是爱国的热情却是一点不减。

作为这个沙龙最初的发起人,胡适之先生也站了出来。他微笑着对大家说道:“为了今天的活动,我也特意写了一首诗。很长时间不写诗了,这一首拙作,还请大家品鉴,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

胡适之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积极提倡文学革命,大力推广白话文,他的思想观点和文化主张对此时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时的他既是学术上的领军人物,也是文化上的领袖人物,在青年群体中形象十分正面。他的言论和行动,赢得了许多青年学生的支持和追随,他们视胡适为思想启蒙的导师和文化进步的推动者。

当然,至于之后他的思想转变,那就是后话了。那主要归因于社会转型期的多元价值观和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但至少此时在场的很多青年来参加这场沙龙活动,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因此,听到胡适之要发表新诗,很多青年都不自觉的鼓掌欢迎,教室内的气氛更加热烈起来。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胡适之继续说道:“这首诗是在我民国四年留美时所写的一首诗的基础上补充而来的,原诗是《他》,有同学听说过这首诗么?”

喜欢民国大文豪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民国大文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