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14年抗战史实 > 第137章 二次国共合作(第1页)

第137章 二次国共合作(第1页)

既然说第二次合作,那就有第一次合作,两次合作间的时间关系破裂了,从年到年,十年的时间里,国共展开惨烈的厮杀,死伤无数,那么问题来了,双方到底有啥仇恨,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中原大战结束后,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党的力量得到了长足的展,红军人数和苏区地盘都有了可喜的进步,彭老总一不小心打下了长沙城,让李立三非常激动,号召红军趁胜追击,占领大城市,引爆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打倒国民党和各路反动派,重现十月革命的荣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想法叫左倾盲动主义。

事实上,红军虽然有十几万,但是武器非常差,很多都是大刀长矛和梭镖,这都是中国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武器,关键还非常分散,占据的地盘也都很偏僻,至今都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就地盘经济军事实力来说,比起国内军阀差远了。

可蒋介石为啥非要咬住红军不放,耗费大量钱财,逼大舅子宋子文翻脸,找美国人借高利贷,集合上百万的部队,和红军死磕,反复失败反复来,抱着必胜的决心,一定要把红军往死里整呢?

把信仰和主义先放一边,在蒋介石看来,红军和其他军阀最大的区别在于,红军中聚集了太多的人才,多到让蒋感到由衷害怕,蒋重视人才,其他军阀重视地盘和金钱,这是层次上的差距,也是蒋能在大陆称霸年的基础。

蒋对中共人才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和改造国民党,国民党精英第一次直面共产党员的才华和能量,让他们感慨万分,第一次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李立三和毛泽东作了交流言,两人出众的口才、清晰的思路和沉稳的台风,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两个字——人才!

黄埔军校筹建的时候,李大钊充分展示了他的级活动能力,为国民党拉来了苏联的赞助,提供了包括教官、课程和军火的全套服务,迅壮大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赞赏。

虽然蒋介石贵为黄埔校长,但教官是苏联的,教材是苏联的,连北伐中把握战争方向的都是来自苏联的加仑将军,实在没有办法,蒋只能在业余时间找学员拉拉家常,以此为手段,希望能够拉拢一些人才,蒋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用的上,但他还是坚持谈心活动,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黄埔军校,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岁的周恩来,周的很高,次亮相就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当然,事实也证明,以周的能力,胜任这个岗位是绰绰有余。

是谁把周推上去的呢?就好比一家公司,推荐一个人进去当高管,这个推荐人肯定必须相当有分量才可以,周的推荐人虽然现在没咋说,实际上在当时非常厉害,此人叫张申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有两个创始人,一个叫李大钊,另外一个就是张申府,两人关系非常铁,他是张国焘的入党介绍人,也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后来他与周恩来一起,在欧洲当了朱德的入党介绍人,看看这资历。

年月,张申府从欧洲留学回来,立即受到国共大佬的热烈欢迎,当时黄埔军校来了些外籍教官,以俄国人为主,但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布尔什维克,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的讲英语,有的讲德语,蒋介石没什么文化,哪里搞的懂?张申府精通英语德语,正好当翻译,很快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张和蒋八字不合,在一起就闹矛盾,张的脾气异常火爆,很快就表示不干了,要撂挑子,其实这种行为已经暗示了,这哥们不适合搞政治,政治高手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点委屈算什么?

在他离开之前,廖仲恺和戴季陶请求他介绍人才,国民党的摊子已经铺开了,急需人才,张申府开出了一张人的清单,第一个就是周恩来。

张对周极其欣赏,不但帮周解决了从欧洲回来的经费,还全力将周推上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置,从此,周走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亮相就占据了c位。

周的资质就不说了,他在国内就组织过学生运动,到欧洲后,又围观了革命圣地的工人运动,对群众运动深有心得,组织能力逆天,办事滴水不漏,让蒋介石自内心的欣赏,他曾经说,在黄埔军校里,他有两个最得力的助手,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邓演达。

国共合作开始以后,苏联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山大学,专门给两党培养人才,大批青年后备干部都在那里接受培训,包括蒋的儿子蒋经国、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冯玉祥的儿子女儿,还有博古王明张闻天王稼祥等等。

这些人在苏联接受了熏陶,提高了水平,陆续回国后,成为两党的骨干力量,年起,世界顶级军校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开始为中共培养军事人才,刘伯承元帅就是这里的毕业生,左权也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于这些,蒋非常清楚,中共的人才都是顶级的,是见过世面的,压根就不是国内那些只懂得抢钱抢粮抢地盘的土鳖军阀能够比的,对于这样的组织,只要给一点点机会,他们就会一飞冲天,无法遏制。

国共合作,在孙中山看来,是国民党为主,共产党为辅,蒋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中共有着坚定的信仰,坚持武力打倒反动势力,不放弃任何建立自己武装的机会,在黄埔军校内部,中共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宣传共产主义,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入,包括王尔琢、林彪、陈赓、徐向前等等。

在蒋介石和国民党很多高层看来,周恩来是人中龙凤,必将成为中共领袖,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中共最核心的领导人,让蒋没想到的是,周这么出色的人物,居然会心甘情愿给毛泽东当起了绿叶,由此可见,虽然当初蒋对毛印象很好,但还是严重看走眼了,这个身材高大的湖南人已经出了人才的范畴,是一个级人杰。

周已经让蒋够头疼了,现在又冒出来一个更加厉害的毛,蒋简直就是要抓狂了。

这也就是中原大战结束后,蒋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放了李宗仁阎锡山等手下败将一码的主要原因,中共有苏联支持,有严密的组织,有坚定的理想,有大批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杰出人才,这样的组织具有顽强且旺盛的生命力,只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中原大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蒋就迫不及待起对苏区的进攻,连续五次进攻,规模一次比一次大,逼的红军被迫转移,国军一路追到陕北,蒋介石又逼迫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誓不给中共任何生存空间,要将这个最危险的对手彻底消灭。

张学良太年轻了,以为红军是软柿子,冲上去准备捏的时候,被红军打了,顿时明白对方不是自己惹得起的,东北老家丢了以后,东北军整天被人戳脊梁骨,也不想打内战,内部的兄弟们反战,蒋介石又逼的凶,张学良实在没办法了,干脆和杨虎城合计,把蒋介石抓起来,逼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经历了一些复杂的操作后,中共当调停人,得到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口头承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觉得西安事变结束了,其实事情才刚刚开始。

国共之间仗肯定是暂时打不起来了,蒋作为国家领袖,虽然是口头做的承诺,但是我党多机灵,早就拿着小喇叭向全世界广播了,无论如何也要算数的,否则就是言而无信,那他这个领导人就算当到头了。

西安事变之前,国共已经打了十年,蒋介石也从o出头的壮年打成年过半百的半大老头了,如此锲而不舍,不过是为了中共的两样东西——根据地和军队。

如果中共能取消根据地,解散军队,成为一个只会喊喊口号的民主党派,蒋介石会非常高兴,不但不会大动干戈,还会大度的接受批评意见,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召集大家坐在一起乐呵呵的欢度佳节。

西安事变让这一切成了幻想,蒋的性格是很执拗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这个特点,只要想干的事情,无论看上去有多么离谱,都要尝试下,万一干成了呢?

战场上无法取得的成果,蒋希望能在谈判中得到,此时日本人已经蠢蠢欲动,国共合作已经不能拖延,蒋决定亲自出马,和中共举行谈判,最终确定两党的合作方式。

年月日,在杭州西湖烟霞寺,国共谈判代表团正式会面,阵容强大,一共四人:中共周恩来、潘汉年,国民党蒋介石、张冲。

蒋非常热情,见面就紧紧握住周的手,饱含感情的打招呼“恩来,别来无恙!”,周也非常激动“委员长,久违了!”,顶级的政治家的确厉害,不同情绪可以切换自如,十年间打的恨之入骨,见面就可以如沐春风。

蒋和周热情握手的时候,眼睛的余光已经扫了一下潘汉年,顿时觉得这个年轻人不同凡响,作为军阀中的霸主和国民党老大,蒋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什么人没见过?眼光非常毒辣,潘汉年的确非常出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国共顶级boss见面,肯定会有铺垫,事实上,所有大boss见面之前,都会派手下先做铺垫,聊聊看,如果实在聊不拢,大boss不见面就行了,还有回旋的余地,就好像尼克松访华之前一样,先派个乒乓球代表队过来,然后再派基辛格过来,聊的差不多了,尼克松再笑眯眯的过来,把协议签了,轻松愉快。

替国共领导打前站的是双方的情报部门,张冲是国府中统总干事,潘汉年是中共中央特科上海地区总负责人。西安事变刚刚爆,张冲就找到了潘汉年,打听中共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顺便讨论下是否存在合作的可能。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总统和中央特科不是死对头吗?他们怎么能轻松找到对方?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咋个找到对方的,这是特务们的秘密,如果这个秘密很容易被外人知晓的话,估计他们的特务生涯早就结束了。

喜欢年抗战往事请大家收藏:dududu年抗战往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