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大佛首楞严经净界法师 > 第五十讲(第2页)

第五十讲(第2页)

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性的如实空啊,它本身不是三界六道的杂染果报之法。“非心”,这个“心”指的是一切的心法;“非空”,这个“空”指的虚空;“地水火风”当然是七大。我们这一念心,它本身不是七大之相,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或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不是眼识界乃至意识界,也不是六识。等于它不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不是。

我们前面讲到,我们刚开始在修心性的时候,先把心带回家,这是第一要做的。你不要老是在外境活动,你迟早会产生障碍的。“带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空假中第一个先修空观,先用否定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想法。

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们凡夫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里面轮回,我们就是在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当中产生一个我爱执。有这个我爱执,就有一个我爱的跟我所爱的。我所爱就是七大四科之相。我们爱着七大,我们爱着四科,所以就使令我们很难跳脱三界的果报。所以佛陀说,你现在开始要告诉你自己,我的心不是这样子的,我本来不是这样子的,我的心本来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本来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个都是后来才有的。表示说你可以做得更好,你不能够只是限制在这样子而已。所以,破除凡夫对于七大、对四科的执着,这是第一个。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这个地方讲到十二因缘。这个十二因缘有顺逆两种观察,顺的叫流转门,逆的叫作还灭门。

我们先看“顺”的,“非明无明”。这个“非明无明”要跟第三段“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配合起来,这个地方是流转门。这个“明”当然是观照,我们观照“无明缘行”,乃至于“生缘老死”。这个是流转门,要否定,没有所谓的十二因缘的相状可得。

还灭门是“非明无明尽”、“非老死尽”,这个第二跟第四要合起来,还灭门。就是说,你要观照这个还灭门也不可得。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于生老病死灭。这个还灭门也不可得。

缘觉人能够跳脱五阴身心,从十二因缘的顺逆观察而证得我空的真理,说“照见五阴皆空”。但是缘觉人他也有缺点,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缘觉的这个层次。为什么?佛陀说,他产生了一个法执。他破除了三界的我执,但对这个十二因缘的法执特别的坚固,所以他就很难再向前迈进一步。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性是有无量的可能性,他可以做得更好。那他怎么办呢?他必须要在所有的因缘当中加一个“非”,来告诉他自己,其实生命当中本来没有十二因缘可得,没有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也没有十二因缘的还灭门;那只是一个对治烦恼的假相,要破除这个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声闻人,佛陀给他什么建议。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苦集灭道”等于四圣谛。声闻人是把生命分两部分来观察:“苦、集”是流转门,“灭、道”是还灭门。

“苦”就是五阴身心的三苦、八苦。这个苦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内心的“集”所招感的。这个“集”就是爱见烦恼,或者说是见思烦恼。苦和集就构成了一个三界的有漏因果。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要修“道”。这个“道”是小乘的三十七道品,或者讲戒定慧,趋向于涅盘。这个“灭”就是小乘的偏空涅盘。道和灭就是一个出世间的因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他从四圣谛当中而觉悟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这样的四圣谛的因而成就四圣谛的功德,叫作“智”跟“得”。这个“智”就是生空智,这个“得”就是偏空涅盘。

小乘声闻人透过这样的四谛的观照,已经远离了三界的痛苦,而安住在一种四谛的法,跟一个我空智,跟偏空涅盘,而不能够前进。所以佛陀就告诉他说,你要观察,你的这一念心性其实是没有苦集灭道的,这个都是缘生缘灭的一个假相而已,是帮助你越三界的假相。你对这个假相执着,那你就停留在这个地方,没办法前进。所以佛陀就加一个“非”字。

我们看权教菩萨,佛陀对权教菩萨的开示。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檀那,檀那就是布施;尸罗就是持戒;毗梨耶就是忍辱;羼提是精进;禅那是禅定;非般剌若,般剌若就是般若,智慧。佛陀以六波罗蜜的法门来引导权教菩萨:这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依此而修而成就福德资粮;依我空法空的智慧而成就智慧的资粮。所谓“福德为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从六度当中而成就安乐、成就解脱。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这到彼岸是什么意思?佛陀说生死是此岸,涅盘是彼岸,而到达大乘的究竟的涅盘彼岸。以六度为因,以到彼岸为果。权教菩萨如果对这个相产生执着,就永远停留在这个菩萨的阶位,所以佛陀要他们前进,就讲一个“非”字。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这个“非”的意思就是说,只有破它的相,不能破它的法。海公一再强调这个:只破其相,不破其法,否则就偏空了。我们破那个相的执取,但是你该怎么做你还怎么做。

看圆教菩萨。看佛陀对圆教菩萨,是怎么个引导他们。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盘、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圆教菩萨心中也是有所执取。他执取什么呢?怛闼阿竭就是如来,阿罗诃就是应供,三耶三菩就是正遍知。这是佛陀的三种功德,三种通号。也不是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无余依的无余的究竟涅盘。常乐我净就是涅盘四德。对圆教菩萨,佛陀也告诉他们说,你不能够执着在涅盘,不能执着在常乐我净的执取。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破相而不破法。我们刚开始,其实大乘佛法对相是很矛盾的,因为你要假借相,没有假借相你就没办法修行。你刚开始不借相怎么修行?你说我拜佛,你说我面对虚空拜佛,那你有什么功德?你一定要有一个佛像,你才有功德嘛。那个佛像是不是也是一个“相”啊?如果说,欸,我内心就有功德。那你不去拜,你的功德又显现不出来。你要假借这个相去拜它,你才会产生那个功德之法嘛。

我们在过程当中要假借这个相,但是你拜久了以后又对这个相产生执着,又产生障碍,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菩萨对相,是又需要它,但是又怕它。因为不假借相你没办法修行,但是你对它执着以后,你又产生障碍。产生什么障碍呢?产生一个自我设限。

我过去讲一个马戏团狮子的故事。你看那个马戏团起火以后,很多动物就往外跑,那管理员赶快过去。那些过去比较凶猛的动物都关起来,这时候赶快把笼子打开来,很多动物就从笼子跑出来。但是有些动物跑不出来,不是它体力不够,是它内心有障碍。因为他觉,只要被关过一段时间以后,关得越久的动物越跑不出来。因为它刚开始想跑嘛,它跑久了以后,它说不可能嘛,我跑不出去了,我一辈子活动范围就这样子。它是从旷野中被抓回来,它当然不甘于这样的一个铁笼子的相状。但是它今天这样子走,明天这样子走,走了十年以后,它心中产生一个相状:原来我的生命就是这样子的范围,跑不出去了!所以,这个马戏团的管理员把这个门打开以后,它心中的执着没办法打开,它走不出去了,火烧它也走不出去了,就被烧死了。只要这个动物被关过一段时间,三年五年以上的动物,没有一只跑得出来。自我设限!

诸位要想想看一个问题,我们思惟一个问题:我们在受戒的时候为什么愿?说,我从今开始,过去的我死掉了,现在的我又产生了,法王座下添新生!比如说,今天有些人受了沙弥戒。你说你受了沙弥戒,其实你才刚受沙弥戒,你有什么功德?诸位!他所有的戒今天才刚开始受,还没有开始持嘛,但是他跟居士不一样了,他心中有一个愿望,他已经正式把他过去的“我”完全破坏,无眼耳鼻舌身意,他把他过去否定了:我从今开始,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化。他对自己又捏造一个更清楚的假相出来。你说,你都还没开始做!但是他已经有这个假相了,他已经开始往那个方向在走了,好过你还活在原地,你还跳脱不出来。所以我们不要忽略我们心中的愿,因为借假修真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今天的生命要改变,我讲实在话,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所以你看受戒不能强迫,说我替你愿,没有用。什么东西可以取代,愿不能取代。你自己真的说“我一定要改变”!

当然,这个要听经闻法明白道理。自内心的觉悟而产生一种愿力——从今开始我要作一个改变。你就有希望,而且你要相信你可以改变。为什么你相信你可以改变呢?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是“本来无一物”的,我现在的状态也是被我过去生的妄想捏造出来的,我可以把它打破重新捏造的。

所以我们在观真谛理的时候,给菩萨无量的信心:原来,我们回归到生命原点的时候,回归到我们生命最初的时候,是清净本然,是离一切相。我们现在的相状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我们可以重新再捏造一个更庄严的相状。

子二、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

那怎么捏造呢?看第二段,假观,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

前面在整个不变的体性当中,强调如实空,强调离一切相,它是一个否定的态度。这以下佛陀又重新用假观来照俗谛理,又安立一个假相。

我们看经文第一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