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净界法师讲楞严经63 > 第六十五讲(第2页)

第六十五讲(第2页)

【图二】

我们看第二段。二,如来垂询圣众。

这个时候释迦如来就正式地询问与会的大众,他们整个修学圆通的过程。这个地方有两段。

我们看第一段,“所成之果”。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

佛陀在阿难尊者请示以后,就普遍告诉与会大众。“诸大菩萨”,这个菩萨加一个“大”字,就是具足广大殊胜功德的意思,所以我们一般讲大菩萨就是指的法身菩萨,他有资格叫“大”。“及诸漏尽”,这个“漏尽”就是断除三界见思烦恼的这些大阿罗汉。这个地方的大阿罗汉跟我们一般讲的大阿罗汉不太一样。我们一般讲大阿罗汉是讲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的阿罗汉;这个地方的大阿罗汉,蕅益大师解释,是具足大乘功德的阿罗汉。也就是说,以下的整个阿罗汉都是外现声闻相、内密菩萨行,久远劫来都是已经成就菩萨果位的,只是为了帮助释迦佛陀宣扬佛法而示现作声闻相状。所以到了整个二十五圆通经文,蕅益大师解释的时候习惯用“迹门”跟“本门”,迹门就是他为了度化众生所示现的因缘,本门就是他本来的一个修学的功德,我们讲本地风光。所以,到经文的时候,我们会把整个有关小乘的修学,他的“迹门、本门”二门来各别开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你们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是“生我法中”,这个“生”不是我们讲的色身的受生,是一种佛法的法身的受生,《法华经》上说:“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你们内心当中本来都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怎么能够生起清净法身的功德呢?怎么能够得成无学呢?

这个无学是成就一个圆通的功德,那么,你们的果地功德是怎么来的?请问这个问题。看第二段“能成方便”就知道。

我今问汝:最初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你们在我的佛法当中成就法身,你们当初最初的心,修学圣道的时候,你们是如何来觉悟十八界的?其实这个地方应该包括七大。二十五圆通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对不对?再加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那么为什么没有列出七大呢?因为七大就包含在十八界里面,开合不同。

那么你们是怎么觉悟十八界的?这过程当中,“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先讲到整个修学的目标,你们所证的圆通是什么相貌呢?第二个讲到修学的过程,“从何方便?”你们当初是依止什么样的方便之门,而能够悟入楞严王三昧呢?这个时候等于是阿难尊者请示佛陀圆通本根以,佛陀并没有直接来回答,而是请大小乘的二十五位圣众来说明他们的修学过程。

这一段的经文,蕅益大师说,为什么如来要垂询圣众而不直接回答呢?这个地方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显示方便有多门。因为真如本性是一个绝待圆融,但是悟入真如的方法是很多的。你一天到晚扫地,如果你能够修止观,也能够从扫地当中悟入圆通;你一天到晚拜佛,你也可以从拜佛当中悟入圆通,可以说是方便有多门。这是第一个,二十五个圆通,他们悟道的方法都不同。

第二个,显示归元无二路。显示门门皆能够通达众生本具的如来藏性,是绝不虚妄的。当我们从这个门进去以后,所得到的真如本性是绝不虚妄。

这两句话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蕅益大师后来作一个总结说: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我们现在的生命现象是活在根、尘、识,一个意识的分别心。那么意识分别心当中,这个生灭心要回到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么一个遥远的回家的路,你一定要问过来人。说把心带回家,这一定要有过来人的亲自的描述,才能够更加的贴切。这个就是佛陀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而要二十五位大小乘的圣众来回答的主要原因。他们实际上走过来,所以他们描述起来更加的贴切。是这个意思。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分五:辛一、观六尘;辛二、观五根;辛三、观六识;辛四、观七大;辛五、观耳根

大小乘的圣众在佛陀的垂询之下,就各别地说明自己当初所修的、所证的法门。这当中有五段:一,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一、观六尘分六:壬一、陈那观声;壬二、沙陀观色;壬三、香严观香;壬四、药王观味;壬五、贤护观触;壬六、迦叶观法

先我们看第一科,观六尘。“观”是指的能观的智慧,就是本经说的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六尘”是所观的境,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个尘境,是所观境。这个地方有六段:一,陈那观声;二,沙陀观色;三,香严观香;四,药王观味;五,贤护观触;六,迦叶观法。

壬一、陈那观声

这个陈那就是憍陈那,他是观察声尘,从声尘当中回光返照,成就三摩地而证得圆通。这个过程我们看经文就清楚。

【图三】

先看第一段,“音声悟道”。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先说明他成道的过程。憍陈那,有些地方叫憍陈如,翻成中文叫做火器。因为他在家的时候是一个事火的外道,所以叫作火器。这当中其实是五个比丘,这五比丘是很有名。因为这五比丘,当初佛陀出家的时候是做佛陀的侍者,在佛陀成道以后也是最先得度,可以说,整个娑婆世界最早成就的僧宝就是五比丘。这五比丘有哪五位呢?第一个是憍陈如尊者,第二个是马胜尊者,第三个是跋陀尊者,第四个是摩诃男尊者,第五个是十力迦叶尊者,这五个。

那么,这五个先就从座位起身,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一段等于是“经家叙意”。这以下就正式地来陈述他过去的因缘。

“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说我们五位比丘过去曾经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还有鸡园,修学禅定及种种的苦行。“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以后,最初是来到了鹿野苑来度这五比丘,所以他们就看到佛陀成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时候,佛陀为五比丘“于佛音声悟明四谛”,就宣说四谛法门。佛陀成道以后,观察过去的因缘先度五比丘而三转四谛法门,透过了示相转、劝修转跟作证转,来明整个世间上跟出世的因果,所谓苦、集是世间有漏的因果,灭、道是出世间无漏的因果。

蕅益大师说,这四谛法,如果会入到圆教的时候,是一念的迷就落入了苦、集二谛,一念的悟当下就是灭、道二谛。所以说,所谓的世间的因果、出世间的因果,只就是一念的迷悟而各自显现。这个当然是比较深的四谛。

这个地方是说明憍陈如五比丘最初学道的因缘。

这以下正式说明他修学的过程,“蒙印命名”。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在三转四谛法门以后就问五比丘说:汝等解否?在最初解的时候、示相转的时候,佛陀讲出四谛的相状,这个时候憍陈如比丘就称“解”。那么当下,在初转四谛的时候,憍陈如比丘就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说“我初称解”。在初转的过程当中就完全通达这个四谛法门,就真实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这个时候如来就印证憍陈如叫阿若多。“阿若多”翻成中文叫最初解,因为他是整个佛陀弟子当中最初开悟的、最初成就果位的一个比丘。这就是一个最早的僧宝的出现,叫阿若多。

“妙音密圆”,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我们前面说过,这个地方只要是谈到小乘的修学,都是有迹门跟本门。从憍陈如比丘示现的迹门来说,他是观四谛,当然他观四谛是观生灭四谛。四谛法门主要从声闻法来说,是四念处,主要还是无常、无我。他从四念处当中去观察他的五蕴身心世界是生灭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主宰性,因为它要怎么变你控制不了。比如说,我现在要变好或者变坏,你身体要变得更健康或者变得更虚弱,你做不了主。你只知道它会变,但是怎么变是由业力决定。所以,从五蕴身心的变化当中,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来主宰,所以他证得我空真如而成就阿罗汉。所以阿罗汉的最初证得是我空的真如,他只就是知道在整个根、尘、识当中没有一个主宰的我;但是根、尘、识本身是怎么回事、这个法是怎么回事、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完全不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声闻的迹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