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太子归来 > 第104章 封王拜官(第1页)

第104章 封王拜官(第1页)

如今朝堂之上,七珠亲王仅有许王和豫王两个人。

这些年,此二人也是着有功绩,而唐王是赏罚分明的君主,不会因为此二人有着狼子野心拒而不赏。

真正圣明的君主不会吝啬封赏,驭人之道,不分人品如何,有功者当赏;有过者,亦必罚之。

唯有如此,当是为君之道。

唐王李牧尘始终秉持此番,帝国才会蒸蒸日上,繁华盛极一时,更超贞观盛世,犹可见唐王是个合格的好皇帝。

而许王和豫王二人,这些年来也是立下不少功劳,若是平平之辈,又如何能封至七珠亲王呢?可见此二人也是做出了一些事情。

只不过……

对于李长生而言,来到了长安城不过数月之久,又刚刚大婚,政绩也是平平,而今被封为七珠亲王兼任户部侍郎,如此可就不得了了,

七珠亲王且是不说,户部侍郎协助尚书协助处理户部相关政务,那可是掌管帝国的钱袋子。

有个词语怎么说的来着?哦对,“小官巨贪”,身居要职,即便再小的官吏也能够成为巨型贪官。

户部便是所有人都向往的美差,整日与金钱打交道,想想都觉得激动。

长平王仅是赢得了大武试状元,有所成绩,可唐王的封赏实在过重了些。

许王使了个眼神,果然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封赏之法不妥。”

说话之人,官居太史令,其职业是掌管起草文书,策命百官,当然其最主要的职责还是记载史书。

“太史令!你掌管史记,怎么也对朕的决策有异议?”唐王问道。

太史令张谦是许王之人,在朝中也不算什么秘密,这些年,许王借助他的手,篡改了不少历史,其中抹去了很多豫王的功绩,并在史书中平添了几笔自己的功德。

虽然史官的地位没有那么高的权重,可谁不想青史留名,尤其是那些贵族王侯,都想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臣虽是史官,却也是朝中谏官,陛下此法有欠妥当,臣当是要提出来。”张谦说道。

有大臣反对,本就在李长生的预料之中,触及到了利益派们的禁区,他们必然会站出来阻拦。

“那不知太史令的反驳意见呢?”

“依臣之言,陛下的封赏实在过于重了些。”太史令说道,“不否认,长平王固然有功,却也是三珠亲王,若是越级提拔,恐难平众人的心啊。”

有的人兢兢业业一辈子,始终是个文吏,而李长生就因为得了个大武试的状元,便破格提拔,擢升七珠亲王兼任户部侍郎,身居要职,不免有人会心生抱怨。

此时,礼部也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张大人所言甚是,长平王夺得状元,为朝廷争得了脸面,应当封赏,却不可逾越了规矩。”

礼部是最讲规矩的地方,不说礼部归属为何,从礼节上来说,的确于礼不合。

“臣也觉得,此法不妥,自古都讲究‘论功行赏’,依照功勋做出赏罚之事,最大的忌讳莫过于凭心才是。”

……

不仅许王的人反对,就连豫王的人也一起反对,尽管豫王在南方彻查当年旱灾一事,不再朝堂之上,可那些利益派们,绝对不希望自己的权利被稀释。

见朝堂之上一片反驳之声,唐王不改声色,仔细地听他们每个人说。

没有驳斥,亦没有赞同,不发表任何言论。

台下喳喳沸沸,少有为长平王说话的人,通过此事也看出来李长生在朝中毫无人脉关系。

想要立足朝野,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派系,党羽之争,无论那朝那代都无法避免的。

即便是圣德明君也无法消除,既然灭不了,何不加以利用呢?通过各方制约彼此。

待朝中臣子们的声音落下,唐王才问道:“列为臣工,尔等都说完了吗?如果说完了,那么朕也有几句话要说。”

皇上都已经开口,那还有不长眼的站出来说话,除非不想活了。

稍许片刻,见众臣都已经没话可说了,唐王李牧尘缓缓地开口道:“朕听各位臣工无不是反对朕的封赏言论,朕不怪你们,尔等能够将心中最直接的想法说出来,说明我帝国朝堂之上君臣可坦诚相言,朕甚是欣慰啊。”

唐王就是唐王,大臣们已经做好了李牧尘反驳他们的准备,可没有想到人家张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表扬所有人。

此中行举,倒是令人意外,尽管知道此乃君王的驭人之术,可心中还是会有着隐隐地触动。

这种触动便是唐王想要的,恩威并济,软硬兼施才可是根本。

“方才听尔等之言,无不是说长平王的功劳的太小,还有人说‘论功行赏’,既然你们这么说了,朕便与你们好好辩论一番。”

朝中大臣们都知道,唐王李牧尘年轻的时候,那可是有名的辩论手,可是少有敌人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