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欧阳修1067年 > 第二节 欧阳修收集古物及拓片的过程(第1页)

第二节 欧阳修收集古物及拓片的过程(第1页)

第二节欧阳修收集古物及拓片的过程

一、启蒙时期的深刻影响

欧阳修第一次接触碑帖拓片,始于随州生活时期。幼年时期开始学写毛笔字,叔父欧阳晔费尽心思托人高价买来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拓片,让他看着临摹。圆融遒利、外柔内刚的虞世南的笔法,不但引发了少年欧阳修浓厚的兴趣,而且也让他对碑帖拓片有了初步的认识。从欧阳修后来的记录看来,此碑当时保存完好。

虞世南,字伯施,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生,去世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官至秘书监。其书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或称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为“初唐书法四大家”。褚遂良等写书法必须有良笔美墨,而虞世南对笔和墨的要求不拘一格(后晋)刘等撰:《旧唐书》卷八十四。。

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说道:“虞世南死了,从此之后没有人能与朕讨论书法了。”(后晋)刘等撰:《旧唐书》卷一一八。唐太宗在写给魏王李泰的诏书中写道:“虞世南与我,犹如一体,拾遗补阙,一天也离不开,实为当代名臣,人伦楷模。现在他死了,石渠、东观中再无最优秀的人了!”唐太宗写完一首述古今兴亡的诗后,长叹说:“钟子期死后,姜伯牙不再鼓琴。朕此诗,给谁看呀?”(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二。随后敕令起居郎褚遂良,到虞世南的坟墓前,焚烧了此诗。多年之后,唐太宗还是常常梦到虞世南极言直谏的场面。

《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最著名的代表作,为其六十九岁高龄时所写。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四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

此碑笔法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涌集碑下,捶拓之人每天都有。

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从黄庭坚诗句看来,欧阳修临摹、收藏的该碑拓片,极有可能是唐贞观七年(633)的。

欧阳修幼年就开始临摹虞世南的书法,欧阳晔也会给他讲虞世南的生平事迹。虞世南的人品和书法打动了欧阳修,他也成为欧阳修心中的楷模之一。二、早期的零星收集阶段

欧阳修的集古历程起自庆历五年(1045),止于嘉祐八年(1063),共十八年的时间。其实,这只是他系统而集中的收集时间,零散的收集早在庆历五年之前已开始,嘉祐八年之后仍在继续。整个集古活动贯穿其生命历程几乎三分之二的岁月,持续时间之长、投入精力之多可想而知。

天圣四年(1026),欧阳修赴东京参加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取道唐州(治今河南省泌阳县)境内的湖阳北上,在湖阳路边见到了立于东汉桓帝永寿四年(158)的《樊常侍碑》。欧阳修赶忙下马,仔细阅读,“徘徊碑下者久之”(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五。。尽管当时没有做拓片的工具,但是对于石碑,欧阳修已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三十年后,欧阳修才得到了该碑的拓片。

在洛阳担任留守推官时期,欧阳修和梅尧臣等朋友常常一起到嵩山去游玩。嵩山上碑刻甚多。有一次他们看到了唐朝诗人韩覃撰文的《幽林思碑》(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九。,时间为武则天在位时期。欧阳修当时买了这通碑的拓片,主要是因为其“辞藻皆不俗”。欧阳修当时正处于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还没有从金石学的角度去考虑,这应该是欧阳修收录的第一幅拓片。

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担任馆阁校勘期间,朝廷下诏收录全国各地古碑上的文字,收录来的古碑和拓片就放在馆阁。这对欧阳修而言,自然是一次大开眼界的机会。知滁州期间看到的唐朝李阳冰的《庶子泉铭》(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九。碑,其拓片就是这次看到的。

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贬官夷陵,由东京前往夷陵途中,船过荆门,欧阳修在此停留。此地有一名泉叫惠泉,泉旁有一唐代的石碑,碑上有沈传师和李德裕的唱和诗。欧阳修感觉其诗辞藻优美,由于当时没有做拓片的工具,所以只是记录下来。(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四三。在夷陵期间,欧阳修与友人泛舟黄牛峡。到达神女庙,见到刻有李吉甫等人诗的石碑(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四一。,辞藻很美,于是也记录下来。

宝元元年(1038)三月到宝元二年(1039)六月,欧阳修担任乾德县县令,一次登县城附近的一座山,发现了唐代的《独孤府君碑》,李邕撰文,书法家萧诚书丹。欧阳修在书中写道:“萧诚书丹的碑刻,全国多处都有,但是只有这幅碑上的书法最漂亮。”(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九。欧阳修对碑刻内容的认识,开始由重视辞藻优美,转而开始注重书法的优美。这个碑有点特殊,有四面,但是只有一面的刻字清晰、完整,有一面比较模糊,另外两面的字则彻底看不清楚了,所以,欧阳修收藏的该碑的拓片,自然也有一面不太清楚。

欧阳修在乾德时期,还得到过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四年(268)的《南乡太守颂》(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三七。碑的拓片。三、集中的收录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欧阳修任职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时期。

薛稷是唐朝著名的书画家,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代表作是《信行禅师碑》。他也善于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精于画鹤,有《啄苔鹤图》等作品传世。

薛稷的书法拓片,欧阳修收录的颇多。但是,同一时间写的东西,传世的薛稷墨迹却与拓片互有不同。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刻石,字体也常常出现不同的现象,有人一看见这种墨迹或者拓片,就说某一张是假的。欧阳修认为这种认识太浅薄,其原因是由于模刻人的手艺差别很大。一日,欧阳修与蔡襄鉴别杨褒家所藏的薛稷的书法。蔡襄和欧阳修一致认为不是真迹。欧阳修由此感叹道:“凡世人于事不可一概,有知而好者,有好而不知者,有不好而不知者,有不好而能知者。”杨褒属于典型的喜欢但不懂鉴别的人。欧阳修进而说道:“画之为物,尤难识其精粗真伪,一句话肯定说不清楚。得到一幅名画的人,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欣赏这幅画,但是,他所欣赏的地方,未必是作画者的本意。”欧阳修又拿梅尧臣的诗来作更深一步的说明:“梅圣俞作诗,独以我为知音。我也认为举世之人,知梅诗者,没有能超过我的。我曾经问他自认为最得意的诗句,他朗诵了数句,却都不是我最欣赏的。”(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三八,第2195—2196页。。

嘉祐七年(1062),欧阳修编成《集古录》一书,共一千卷,其实以后还有添加。欧阳修邀请好友蔡襄为该书作序。在写给蔡襄的信中,欧阳修讲述自己十八年岁月中,不管经历了多少人生的波折,却未尝一日忘记寻找、收藏、研究金石,一千卷的《集古录》,既是滴滴汗水的结晶,也是独特的宝贵的财富。如此痴迷地从事这种极少数人喜欢的事,在有些人看来,委实可笑,但是,明白的人读了此书之后,自然会明白作者的志向所在。即使是生平讨厌的佛、道二家的东西,他也大量收录,因为它们有书法艺术的价值。

欧阳修又自谦地说,《集古录》一书文辞鄙陋,不足以自传,如果能够借蔡襄相公的大名,赐写一篇序言,一定可以流传于世。

蔡襄愉快地为老友写了序言,其中写道:“欧阳公集古之勤达十八年,书达十八卷,囊括的地域方圆数千里,时间达千百年,圣贤的功业,乱臣贼子的事迹,于传世史书之外,证明伪谬。虽然经过了千辛万苦,但收获之多,是拥有大量珍珠美玉的人所不可比拟的。以他文坛领袖的地位及其广博的兴趣,书籍付梓之后,自然会永远流传,哪里用得着我的序言来扬名呢?倒是我的小序,借着欧阳公的大名得以流传,委实万幸,岂敢推辞?”(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下),外集卷十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