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少陵率军去平叛的第十天,朝中出现了弹劾他的声音。
冀州与皇城千里之距,如果急行军的话,一天大概能行百里,十天左右的时间,谢少陵率领的护卫军应该快要到达冀州。
然而军情来报,大军途经太行山脉,竟然失去了踪迹。
六万大军凭空消失了!
驻扎在京郊的二十万护卫军本就成份复杂,其中多的是来军中镀金的勋贵官员子弟。
但就算是为了镀金,也得有金可镀。
自镇国公府崛起之后,北疆安定,大渊太平了数十年,少有战事。
护卫军唯一能攒军功的地方,莫过于平匪患。
可在这太平盛世,如果没有饥荒,哪有那么多匪可剿?
就算是剿匪,几十上百个匪徒,又需要出动多少护卫军呢?
所以,这一次姜家和冀州郡守造反,可谓是反到许多人心坎里去了。
谢少陵率领的六万护卫军,最少有六千,都与皇城各府邸沾亲带故。
就是这样各怀心思的六万人,进了太行山脉,居然就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了。
一天、两天
到了第三天,就有不少人沉不住气了。
他们将自家子弟塞进这六万平叛军中,不过是看重谢少陵的能力,想要凭借此次平叛,为自家子弟积攒军功。
可积攒军功固然重要,却也没有他们自身的性命重要!如果命都没了,那还要军功有何用?
众多官员在朝中弹劾,但皇帝却并没有第一时间表态,而是将那些弹劾的声音都压了下去。
这一次,谢少陵率军平叛,皇帝为了监督他的一举一动,将孙烟都派出去了。
正因如此,他才一点不慌。
孙烟每天都会给他传递信息,汇报行军情况。
三天前,谢少陵将六万护卫军带进了太行山脉,寻了一个隐蔽之处,开始练兵。
姜家举起反旗之后,只是占据冀州郡,并没有向周围扩张势力。
姜家在冀州经营数百年,对冀州郡了如指掌,此时盘踞不出,无非是想凭借地利人和打赢与朝廷的第一战。
这一战,若是他们赢了,朝廷损失的不仅仅是军队,还有气势、民心,之后自然会有世家大族依附于他们。
所以,在与朝廷军队交手之前,他们大概率不会主动出击。
既然如此,护卫军也没必要匆忙与之交战。
虽然整个大渊的目光都汇聚于此处,朝廷久不作为,确实容易动摇民心,但民心这种东西,只需要一场碾压性的胜利就能挽回。
至于冀州的百姓,反正他们以前就是处于姜家的统治之下,姜家反与不反,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无非就是日子更难过一些,死的人更多一些,皇帝并不会在意那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死。
他巴不得谢少陵能练兵练的久一些。
一来,这兵练的越久,战力就越强,与叛军交手的胜算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