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海昏侯论语 > 第7节(第1页)

第7节(第1页)

&esp;&esp;——公元前74年·元平元年——

&esp;&esp;从驰道遥看霸上,视线越过灞河,便觉得像一条天路,攀上陡峭的巨型堡垒。等真正到了霸上,却发现关中平原就在眼下铺开,大汉首都长安城仿北斗星形态营建,正伏在黎明前的夜里,等待破晓到来时,发出与日同辉的光芒。

&esp;&esp;但眼下,长安城还在等待;在沉沉夜色中破开一条金线的,却是大鸿胪韦贤前来郊迎的队伍。

&esp;&esp;龚遂还是拿着一枚青铜豆灯,在车上摇摇晃晃,像一只萤火虫终于要汇入光流。他留意到大鸿胪的脸色不太好,孝衣惨白,更显得两眼底下黑沉沉的,既有些焦虑,又有些恐惧。从使者们口中多番打听,他们知道天子在四月底已经驾崩了,今天是六月初一。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直接负责皇族宗亲事务的大鸿胪,一定和大将军霍光有非常密集的沟通、争执,甚至可能吵过几架。如果按照传统宗法顺序,刘胥显然比刘贺更有资格继承大统。但无论大鸿胪心底是否认同,到最后,还是只能听从辅政大臣的意思,来这里亲自恭迎新帝。

&esp;&esp;“当那大鸿胪,也是很不容易的。”王吉仿佛读懂了龚遂的想法,低声说道。

&esp;&esp;龚遂却说:“可要是有朝一日能掌鸿胪事,我死也没有遗憾了。”

&esp;&esp;“呵,少卿最好不要有太多遗憾。”王吉说,“这一程我们无论如何,都是九死一生。”

&esp;&esp;龚遂沉默片刻,说:“不会的。”

&esp;&esp;王吉听罢,眼珠一转,轻轻道:“马上要进京了,少卿不会还没下决心吧?”

&esp;&esp;龚遂心中一颤,但也预料到他会问,只是简单应道:“子阳放心。”

&esp;&esp;王吉点头,换了个问题:“你今日见过王了吗?”

&esp;&esp;“见过,和往常一样,神色如常。”

&esp;&esp;“我们这位王爷,别的不说,倒是不太会紧张。只是不知道等他见到乘舆车的时候,会不会只顾看那车上的金木工艺,忘记了该做的事情?”

&esp;&esp;“我会想办法提醒小王爷的。”

&esp;&esp;王吉沉吟一阵,说:“不过,那也不是坏事——毕竟也怪不到臣下。”

&esp;&esp;龚遂眉角一挑,“什么意思?”

&esp;&esp;“关于今日仪典的庄重之处,我昨天已经上书劝谏过了。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也在,我还特意找了太史公过来听。”王吉淡淡地说,“提醒一下,少卿也该像我这样,别总是一时脑热,就独自去找王说话。那说干嘴了也是没人知道的。”

&esp;&esp;龚遂的心里沉沉然。王吉一路上做的事情确实无可厚非,也早跟他打了招呼:就是不遗余力地劝谏,而且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明哲保身的第一条方法。可龚遂心里惦记着别的事情,没有时时去做,也不像他总能找来目证。

&esp;&esp;两个人虽然已经把话摊开来说,但心底里的计较,到底还是有区别的。

&esp;&esp;现在,他只能按照计划好的方式行事。

&esp;&esp;就着长龙似的灯焰光芒,昌邑王见过大鸿胪和百官群臣,百官也模糊地记住了下一位天子的相貌。一番郊迎礼节事毕,看得龚遂心潮澎湃,让刘贺兴趣恹恹。

&esp;&esp;可当大鸿胪宣乘舆车时,刘贺眼睛里果然冒出光来。重牙朱轮、金薄缪龙、文虎伏轼、龙首衔轭,鸾雀立衔,羽盖华蚤,诸般细节一一审视过去,只觉得每了解一处都有增益。

&esp;&esp;平心而论,刘贺昌邑国的舆车工艺已臻极致,唯独是礼制的约束下,终究没办法像天子这样极尽奢华。所以对于刘贺而言,这次最大的意外之喜并不来自于权位,却在于终于能捅破那最后的一层规制,真正能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esp;&esp;过去十四年,他已经在昌邑王国地脉汇集之处,为自己修好了一座恢弘大墓。而且不管是墓室形制、礼仪规范、场景营造、器物精制、棺椁设计乃至陷阱安排,都已经在心里规划过千万遍,闭起眼睛就能想起,长日长夜,他的神识都在其中徜徉。

&esp;&esp;但那些已经没有意义了。从他登上这辆乘舆车的一刻起,他的心魂精魄、五内脏腑,就会烧着一件新的大事:规划一位皇帝从今往后亿万年里的身后身。

&esp;&esp;那是一条无尽的路:

&esp;&esp;和它比起来,这长安多狭隘?这帝国又多虚妄?

&esp;&esp;他即将登上舆车了,昌邑国太仆寿成负责为王驭车,却提醒道:“竹杖呢?”

&esp;&esp;竹杖。对,竹杖是丧仪必需品。放哪去了?

&esp;&esp;这要命的时候,怎么就被一根竹杖给挡了路?

&esp;&esp;于是开始叫,发放身边的侍从赶紧去找。

&esp;&esp;其实他极少像这样喊叫。那是因为,很多事情他都不在乎,不切肤,所以也无所谓。但对于这件事,他却觉得特别难以忍耐。他这个状态,朝臣们都很少看见,但夜里的侍臣见过、坊里的工匠见过、造墓的师傅也见过。

&esp;&esp;侍从们突然让开一条道:龚遂拿着竹杖,说,王,在这里。

&esp;&esp;刘贺眼神闪过一丝戾气,问:“是你拿走了吗?”

&esp;&esp;龚遂深深拱手,“老臣万死。”

&esp;&esp;然后他双手将杖递到王的手上,同时低声说了一句:“请让老臣参乘。”

&esp;&esp;所谓参乘,是陪同皇帝乘坐舆车的人员,坐在驭手右边。本来,参乘的人应该是大鸿胪韦贤,但昌邑王既不在乎,也不想再耽搁时间,便直接让龚遂坐到了车上。

&esp;&esp;在遥远的后方,王吉看到刚才一幕,微微皱起眉头。他并不知道龚遂有参乘的计划,不知道那只是为了满足当大鸿胪的虚荣心,还是另有目的。

&esp;&esp;小波折草草止息,乘舆就位,百官肃立。于是,六匹高头骏马牵引一辆熠熠生辉的皇车,后首跟着三十六辆属车组成的长蛇阵,再往后则是低级官员以及昌邑国属官组成的庞大队伍,就像一条巨龙,从霸上向关中平原俯冲,正轰轰降临帝国的心脏长安。而在这条巨龙东边,银色的地平线若隐若现,正孕育着六月的第一个日出。

&esp;&esp;皇室仪典就像是一只严丝合缝的子母奁,每个环节都调整得分毫不差。当乘舆车队遥遥望见长安城东都门的时候,第一缕黎明正好照在城门两侧高耸的阙上,将瓦当斗拱全部染得金碧辉煌。而因为日光渐长,灯火不彰,百官统一的披麻戴孝也变得鲜明起来,成为白花花一条长练。

&esp;&esp;和日出一样如期而至的,还有百官队伍呜咽的哭声。

&esp;&esp;煌煌大汉,从来是不缺少忠臣的。而且这次,臣子们的心情又比寻常复杂得多:过去十三年毕竟一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态势,与民休息,符合很多大臣的心愿;可是,创造了这一切的皇帝刘弗陵,从八岁即位熬到二十一岁,终于见得一点可以让大将军还政的兆头,却突然病崩,让很多人都心生疑窦。所以这一片哽咽当中,痛心有之,惋惜有之,怀疑有之,愤怒有之,像一锅五味杂陈的粥慢慢炖着,随着离长安城越近,冒出来的气泡就越大。

&esp;&esp;当然,里面也有装哭的人,挤一挤眉,掐一掐肉,就是不能让身边同僚看出破绽。王吉就是这一类型。他虽然是忠直儒生,但毕竟远在王国,感情就不太真挚。但他和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紧紧地站在一起,在大将军使臣身边,嚎啕大哭,力表忠心,哭得连乐成都不好意思了,只能跟着铆劲。于是两人越哭越激烈,引得旁人纷纷侧目。

&esp;&esp;在这一切如子母奁般环环相扣的进程里,果然只有一处不和谐——那就是刘贺。

&esp;&esp;长安城东都门越来越近,已经要挡住半边天了,刘贺依然没哭出来。

&esp;&esp;“大王,按照礼制,这里就要哭丧了。”龚遂说。

&esp;&esp;“龚老,孤明白,只是咽痛,哭不出来。”刘贺哑哑地回。

&esp;&esp;龚遂说:“大王让侍臣去找竹杖的时候,嗓子似乎无恙。”

&esp;&esp;“也许就是那几声给喊哑的。”刘贺说。

&esp;&esp;龚遂便闭了嘴。刘贺想,龚老平常该引用四书五经、仁义孝悌了,怎么今天这么安静?可安静正是他所想要的,于是抱着竹杖,垂着头,只让旁人尽量看不见表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