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华盟文章>十四年抗战大事件 > 第13章 慢热选手(第1页)

第13章 慢热选手(第1页)

一个有灵魂的组织必然是人人平等的,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庭一样,因为平等,大家在家里可以非常放松,导致大家对幸福的家庭非常眷恋,谁会背叛自己家呢?毕竟挣钱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嘛,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很难改变的。

如果组织里面的小伙伴都能把组织当成自己家,这个组织才算真正有了灵魂。

为啥现在很多人都向往诗和远方,觉得世界那么大,想要去看看,还不是想逃离现实,单位里面各种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赏罚不明让人心生疲惫。领导天天讲人和文化,墙上挂着团结友爱互助的标语,实际环境却跟火葬场似的,上班跟上坟似的,整天垂头丧气。

问题在哪儿?就在于没有做到公平嘛,做不到公平就会产生内耗,越不公平内耗越严重,大家可以衡量下自己的单位,看公平不?如果没有,谈执行力就十分可笑,因为大家的精力全t内斗去了,还有个p的效率?

但是红军完全做到了,真正做到了官兵平等,从领导到士兵,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都是红军的普通一员。领导可以在工作中下达命令,但所有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军官不许侮辱士兵的人格,比如打骂之类的。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形容,领导有工作中指挥的权力,群众有平时监督的权力,实现的渠道就是设立“士兵委员会”。

相当于把领导的权力分了一部分给群众,为啥前段时间抓那么多贪官,还不是因为这些贪官把所有权力都牢牢捏在自己手里,搞一言堂,目的肯定不是为人民服务,主要是为了捞油水嘛。

红军的“士兵委员会”专门负责监视军官的行为,如果军官在训练中骂战士了,被战士告了,委员会就会请军官喝茶,围一圈问他:为啥骂战士?是不是觉得自己比战士牛逼?军官表示知错了,那好,马上给战士道歉,为了防止再犯,当着全体干部战士的面再做个自我检查报告吧。

就这几板斧下来,哪个领导不得和和气气?领导犯错一样得到处罚,这样就保证了官兵心理上的平等,军阀士兵随时担心被领导干掉,只要在红军的队伍里混过,没人愿意回到那个让人提心吊胆的军阀部队。

生活中大家也都是平等的,伙食最能体现平等,看你们单位领导在哪里吃饭?有没有小食堂?如果有,让他认真学习下井冈山红军的做法,好好改造下脑袋里面的腐朽思想,争取当一个好领导。

红军里领导和士兵的伙食标准一模一样,其实中国人吃苦耐劳的基因是刻在骨头里的,大家不怕苦,只是怕不公平,教员和朱德蹲在地上和红军战士一个锅里舀饭,虽然吃的差了点,但是大家心里舒坦。

项英在战士中的口碑非常好,没有其他的原因,他长期光着颗脑袋和战士们蹲在一起吃饭扣脚丫子,接地气嘛,所以大家非常喜欢他,反倒是叶挺,出身名门,北伐英雄,非常注重形象,在当军长的时候,长期笔挺的将军服,铮亮的马靴,雪白的手套,还有专用的厨子,再加上大家闺秀的夫人,贵族风格和新四军土包子气质完全不搭调,虽然现在宣传叶挺主要是正面形象,但其实当时他在部队中的口碑没项英好。

待遇高又公平的组织,谁不想参加?大家能呆在这样的组织中,已经很满足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每天谈谈理想和人生,告诉大家国民党和军阀无时不刻不想破坏这种美好的生活,让大家回到以前当牛做马的生活中去,红军战士能不玩命吗?甚至部分觉悟高的战士,已经有了历史使命感

当然,毛教员建设红军队伍还有其他很多的措施,比如学习文化知识啦,搞体育锻炼啦,讨论世界局势啦,都极大的拓展了战士们的眼界,红军战士的体能和文化水平都得到提升,自然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红军成为最朝气蓬勃的队伍。

除了搞好组织建设工作外,必须要打仗才能生存下来,教员是游击战大师,他总结出的十六字游击战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游击战的最佳作战原则。

这些原则一旦总结出来,很快就会扩散出去,敌人也会知道,但知道原则有什么用?能够用的得心应手才是关键。就好像拳击一样,普通人都知道防守反击,但做不到啊,看到拳头过来就全身硬,躲闪的时间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总是把握不到最佳时机,新手只能不停挨拳头。咋个做到恰到好处,这就需要在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下,反复训练,慢慢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战争也是一样的,教员就是顶级大师,他在井冈山亲自指挥的三次反围剿战争,充分展示了这十六字方针是如何运用的,第四次反围剿虽然不是他亲自指挥的,但运用的依然是他的那一套,也取得了胜利。

在这段期间,林彪和寻淮洲学习的很快,表现的非常好,上升很快,尤其是寻淮洲,是跟随教员秋收起义的心腹,军事奇才,岁就当上红军军团长,当然,他死的早,岁就战死了,不然前途无量,很可能代表秋收起义的山头取得元帅军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粟裕这个时候表现没他们出众,虽然也受到朱毛的赏识,但赏识的程度有限,只干到了师长这个级别,始终在这个级别来回调动,比林彪差远了。

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国共实力差异巨大,傻子都看得出来,打不赢了,必须跑路,但直接跑路风险很大,周围都是国军,被包围就完蛋了,最好派一支军队假装主力,吸引国军火力,掩护主力撤退,主力撤退的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长征了。

红七军团被选中了,作为炮灰部队,军团长就是寻淮洲,粟裕任参谋长,由于在敌人的地盘上作战,损失很严重,残余部队和方志敏的红十军团一起,在谭家桥战斗中,被王耀武围住,寻淮洲战死,方志敏也被俘虏。

粟裕运气比较好,带着军团剩余的oo人跑路到浙江,改编为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其实就是游击队,粟裕率领游击队在光头的老窝子里面打游击,光头就是浙江人嘛,四面都是重兵,可以想象有多艰难。

粟裕属于典型的慢热型选手,在井冈山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主要是环境所致,周围都是大佬,轮不到他表意见,他自己也没法认识到自己有多牛逼,没有什么单独表演的机会嘛,所以一直不温不火。

到了浙江以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他突然变成最高领导了,这几百号人完全要听他指挥,周边全是国民党的军队,只要失策一次,几百号人分分钟完蛋,所以说环境塑造人,人都是被被逼到绝境后,所有潜能才被激出来。

大家看红军战术的时候,经常喜欢用大胆穿插、长途奔袭、分割包围之类的词语,看上去好像很厉害,好像这种战术一出,敌人就完蛋。

但是应用这种战术是需要条件的,先就是不怕死,啥叫穿插呢?就是从两支敌人的中间偷偷穿过去,穿到敌人的后方去,敌人不是猪,在别人眼皮底下搞小动作,危险系数极高,一旦被现,那后果会非常凄凉。

其次要体力好,啥叫长途奔袭呢?听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其实就是急行军,比如红军飞夺泸定桥,杨成武必须在一天之内行军o公里,并且是在云南的山里,我简直不敢想象背着几十斤的东西,一天之内,在山里的悬崖峭壁上前跑步o公里是怎么完成的,但红军就完成了。

最后的要求是队伍成员要有极强的纪律性,因为在敌人眼皮底下搞穿插,不可能是大部队,只能是把部队分成一个个的小群体,大家穿到指定地点再集合,如果是国民党那些抓壮丁来的士兵,只要把他们分成小群体放出去,估计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早跑没影了,所以国军的将军们都知道这些战术,但用不上。

粟裕在浙江搞游击战,就是把上面这些战术运用到了极限,但在绝对优势的敌人面前,不可能每次都毫无损。有一次粟裕被敌人现,被包围在一座山上,敌人开始搜山,他们只好躲在刺丛里,敌人太多了,一旦被现,那就死定了,粟裕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把驳壳枪子弹上膛,准备临死前搞一个垫背的。

但是非常搞笑的一幕出现了,敌人士兵知道粟裕就藏在山上,更加知道一旦搜出来,这伙人肯定要拼命,关键在于,搜山的人在明处,粟裕他们藏在暗处,一旦被搜到,那现的士兵肯定要完蛋,大家觉得生命很美好,还不想死,所以敌军士兵都在装腔作势的搜,正好这天下大雨,到天黑的时候,大家一窝蜂的跑了,粟裕就这样逃出生天。

类似于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况,在三年游击战生涯中,还出现过很多次。

在粟裕这几年战争生涯中,长期面临的局势是敌人非常强,自己非常弱,如果想取得胜利,那就必须兵行险着,逐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指挥风格,那就是出其不意,实在是形势逼人,不搞点高难度动作,坟头草都长好多年了。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跟随着粟裕的几百号人绝大多数对他都不离不弃,肯定不是因为粟裕长的帅,而是粟裕已经牢牢记住了教员在井冈山上的教诲,真切做到了官兵平等四个字,又将教员的游击战运用到极限,大家虽然苦,但总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如果说长征是教员的重生之路,那么三年游击战争就是粟裕的长征,人总要经历风雨才能长大,粟裕就是在三年游击战争的狂风暴雨中茁壮成长,最终成为我军最能打的将领之一,为解放战争立下了不世奇功,被称为战神!教员一直认为粟裕可以评元帅。

粟裕的指挥才能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很多,这个不是我想讲述的重点,因为粟裕作为十大将之,已经在属于他的时代中抓住了机会,为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喜欢年抗战往事请大家收藏:dududu年抗战往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