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o天过去,来到月号。
经过这o多天的忙碌,东北区民主政府的一系列框架终于搭建完成,起码在徐岩的帮助下,很多事情都思路清晰,干部们忙也不至于瞎忙然后处处碰壁,算是少走了许多弯路。
东北这个地方,与其说是改造,不如说是重建。
原本这里就地广人稀,当初满清入关之后嫌这里苦寒,除了祖坟没迁别的全迁到关内了。
东北的展,还得从“闯关东”说起。
闯关东有很多种说法,最让人认可的还是清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那一拨移民潮。
当时黄河下游地区连年遭灾,山东地区的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舍弃家乡跨过山海关来到东北求活。
很多人就好奇为什么旅顺那边人的口音和烟台的口音咋那么像,就是那一批移民潮带过去的,当时不允许移民,山海关那边轻易不让过,所以很多都是从烟台那边坐船过去。
有记载说从o年至建国期间,闯关东的总人数高达ooo万,仅民国时期的那年,总计迁移人口就有oo万。
大量的移民,给东北地区带来的传统的农耕文化,也因为时间短,来到这里的移民们还没有形成宗族文化,地主阶级也比较少。
所以土地改革这一块简直是行政院最简单的一道政令,地主都不用斗,让他们成为私营农场主就行了,大不了就是无法再剥削佃农,该给的工资一分不能少。
而且许多地主阶级还大多都是遗老遗少,或者就是维持会长,查了要是迫害过老百姓,直接抓去劳改,土地收归公有然后分给没地的。
所以行政院土改相当顺利,o多天就完成了整个东北的土地政策起草,初步传达下去之后,也基本没有人反对。
因为按照新政策,按人头算每人都能分两亩私有地,但东北目前有亿亩耕地呢,而根据年鬼子新统计的总人口,算上牧民们也才oo万左右。
就算剩下那些相对好的,有良心的地主不打,也根本分不完!
大头还是那些鬼子侨民留下的,这oo多万人占了东北近成的土地!
当时就有人问徐岩,说土地空余都那么多了,为什么还要大量开垦,形成公有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呢?
得着眼未来啊,眼下土地是够了,粮食也够吃,但是将来人口暴涨了以后呢?
不光是地区性的人口自然增长,还有移民呢。
和平年代,大城市有虹吸效应,战争年代,哪儿安全,哪儿就有虹吸效应。
别看之前小鬼子占着东北,实际上东北这边的人口每年都在涨,因为至少这里相对安定。
百姓就只求一口吃的,哪里能活着,他们就往哪里走。
就说东北这边,随便垦一亩地就是肥田,多好的地方?
说起来也是好坏各一半吧,闯关东的移民浪潮使得东北平原得以初步开和利用,但是正因为都是移民,相对松散,没有关内那种宗族之类的思想。
所以当遇到压迫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人站出来振臂一挥带领大家反抗,就算有人当那个出头鸟,也无法服众。
你算老几啊,想领着我们去送死?
要搁南方,就说某宗族祠堂要被强拆,完了族老直接族人召集令,完后各家小伙子抽生死签去干死开商,族谱单开一页,家小举族供养,那是个个踊跃报名,吓得开商连夜跑路。
东北就是因为还没有诞生类似的能绝对服众的人,以至于在别人眼中“很软”。
老张家也不行,统治时间太短,哪怕老张头儿干得还不错,但毕竟他和他手底下大多是胡子出身,大家基本都是怕他,而不是服他。
目前挺进军算是半个能服众的,先因为已经打出了威名,其次是因为战士们对老百姓的态度,最后就是那一道道偏向百姓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