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坎儿井的挖掘修葺,导致4月份干旱引发的大饥到来,比史书上记载的规模小了不少。
自然的,起义军攻打三水的事儿没有发生,陕西延安府等地应该发生的大饥,根本就没有来。
当然了,小规模的干旱还是有的,毕竟去年开始,陕西就全年无雨。土地干裂,田野颗粒无收,去年到今年,大部分粮食都是远道运来的。
先不说路上的损耗,能后持续供应一个省,所耗费的粮草数量,无一是巨大的。
好在这一切的一切,安排都有意义。崇祯二年,影响甚大的两种天灾人祸,都消散无形。
到了五月份,原本在外做官的徐光启被召回,在工部任职。由于工部的很多官员,都被抽调去了地方检查修葺水利设施,导致徐光启这位员外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还做起了工部尚书的活儿。
游挺也挺喜欢招徐光启说事儿。这不,又招了徐光启伴驾,却又问起了陕西坎儿井修葺进程。
“万岁爷,水利工程从来都是辛苦当时,利在千秋。修葺时间长,已经是共识。如今才修了几个月,只怕进程不过小小的开了一个头。”
游健点头,倒没有说徐光启的语气不好。
说真的,那么多大臣,游健有好感的只有寥寥熟人,徐光启的话,也算在其中。
徐光启呢,算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以及农学家和军事学家。甚至还编写了很多关于火器和士兵相结合的作战法儿。
算是一位挺不错的人才。
游健一直以来都有种想法,那就是将火器运用到守城、攻城以及给骑兵配对。
想想看,大明军队和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对上,游牧民族仗着自身优势,骑马灵活走位用弓箭射杀大明士兵。
要是大明的骑兵都装备了火器,两者相遇,对面射箭大明将士则使用杀伤力巨大的火器,将敌人以很短的世间内,给‘突突突’了。
在冷兵器的年代,火器的出现代表着热兵器时代的降临,对使用刀剑等冷兵器的对手,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能胜,并且胜得十分的轻松。所以得知徐光启居然在礼部任职后,游健直接将徐光启调拨到了工部。
既然写过《农政全书》,又是大明难得的数学家,那么先在工部好好干,等工部完了后再去户部。至于礼部以及刑部,前者礼部耽误前程,后者徐光启超级有自知之明,根本不认为刑部就适合徐光启。
最适合徐光启的,除了工部、户部外,还真没有和徐光启契合的部门。
“朕对于水利工程如何修葺,的确不懂。”游健笑了笑。“朕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只是觉得徐卿是一位很负责任的人才。朕悔没有早点重用徐卿。”
游健说的话,直接就让徐光启很是感动。
“得万岁爷如此厚爱,微臣愿肝脑涂地报答万岁爷的看重。”
游健点头,欣慰的笑了笑,又说起另外一件要事。
“对了,朕的火器营。”游健转而道。“徐卿要是没有事的话,不妨陪朕走一趟火器营。”
徐光启自然是无事,于是乎,游健出宫后领着徐光启去了火器营。
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整个火器营,上好的火器根本就没有剩多少。
破铜烂铁的倒是很多,游健一看到他们就来气儿。
“查,给朕好好的查。居然如此丧失病狂,这可是火器营,历代先帝爷花了重金打造的火器营,结果就剩下这一堆破铜烂铁。”
徐光启想想,表示自己对鸟铳很有研究,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都要泡在火器营中,研究如何改进鸟铳。
其实游健手中有枪支弹药的图纸(王者支援)的,但是转念一想,除了徐光启外,游健暂时没有想到还有谁,是华夏人还对改良火器有想法。
就这样吧,一个徐光启,其实还挺好用的。
“想住在火器营?”游健皱起眉头,又道。“怎么想着住进火器营,在工部搞实验,有朕护着,又有谁敢说闲话。”
徐光启:“微臣觉得,微臣待在火器营,研究改良火器的话,比较有灵感。”
对此,游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能同意。并且将火器营的一大堆破铜烂铁,想办法溶了。
很快,过了几日后,徐光启就禀告说自己有了灵感,并且很成功的将改良火器制作了出来。
游健惊讶万分,干脆就掏出手枪的图纸,让徐光启试着制作小巧玲珑的手枪。
“朕很欣慰。”游健勉励道。“更没想到徐卿在火器方面如此的有天赋。朕做主了,以后火器营就由徐卿管理。”
徐光启瞬间懵逼,没想到游健居然会说这样的话,直接就将徐光启感动得两眼汪汪。
“万岁爷,微臣向你举荐一人,他才是火器方面的专家。”
“谁?”游健感兴趣的挑眉
“汤若望。”
“嗯?”
游健脑子突然打结,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汤若望是谁。
“汤若望,谁?”
好在徐光启还算见多识广,当即就将汤若望的事儿说了一遍。原来早在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汤若望就从德国来到澳门,从此在华夏生活了47年。历经明、清两朝,是继利玛窦之后最重要的来华耶稣会士之一。
还有比利时人南怀仁,也是一位不错的洋人。只不过南怀仁公元1623年才出生,现在才几岁大,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游健就和徐光启开始讨论洋人可不可信的话题。
徐光启趋向信,建议游健给汤若望一官半职,让他好好的待在京城改良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