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有气无力地叹口气:“素的,素的粥就行。”
这时候,藕香榭另一头菊花诗已经都品评完了,自然是黛玉拔了头筹。宝玉等人一起回席,宝玉听见说是有新奇的炒饭,也嚷着要吃。
宝钗回席,只扫了两眼席面上的情形,已经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只是她甚有涵养,坐下只与宝黛等人谈笑作诗,薛家厨子做出来的菜被众人冷落,她似乎完全不在意。
倒是宝玉满肚子歪才,一眼认出了那“四美羹”,拍着手要尝。王夫人坐在上首,只觉得亲生儿子贴心长脸,一时好生安慰。
片刻间,那“蟹壳黄”就送了上来,只见盛在官窑细瓷白碟子里的,真是一只黄澄澄的蟹壳,旁边撒着数瓣菊瓣做点缀。
“老太太,您将那蟹斗翻过来。”鸳鸯在旁小声提醒。
李纨赶紧过来,替贾母将蟹斗翻开,果见里面别有洞天,蟹壳里盛着的,是煮熟的江米与江瑶柱、榛蘑丁等一道炒制而成的米饭。因用的是江米,米饭酿入蟹壳之后,自然微微黏连,似乎与蟹壳成为一体。米饭上则点了一点红艳艳的蟹粉。
“这个好!”贾母说,“若是蟹粉再多一丁点儿,就嫌油腻了,眼下正好。”
宝玉尝了“蟹壳黄”,也觉得新奇,正要荐给黛玉,却只见黛玉坐在旁边,在用小银匙细品另外一道甜品。
宝玉忙问是什么,黛玉笑笑不答,只拿给他看。
宝玉凑上去闻了闻,觉得香甜异常。平儿在一旁就接口答道:“宝二爷,这个是陈皮与赤豆一起熬的甜汤。您要不要也试试?”
宝玉点点头,想了一下,说:“等等,等我先将这些都一一尝过,再来试这个。”说着,宝玉颇有些肚子不够地儿的感慨。
贾母听说,点头看向史湘云,道:“云儿想得周到,晓得你林姐姐脾胃弱,这些东西吃不多,特特准备了这些……”
湘云笑:“老太太您夸错人了……”
柳眉在下头听着,原以为湘云又会把宝钗带出来,岂料湘云脆生生地说:“林姐姐刚才告诉我,这都是小厨房安排的,惦记着螃蟹寒凉,便给大家都熬了这些温补的甜汤!”
柳眉心里“额”了一声,赶紧在肚子里暗暗道歉:史大姑娘啊,您这直来直去的性子就挺好的,上回说让您补心眼儿的话,我这就收回。
贾母在上头听着大喜,连连说好,转脸说要赏小厨房。王夫人只得应下。柳眉在一旁听着,十足地为母亲感到开心。
不过她也知道,贾母十九也会找补找补,顾及一下薛家的面子。
果然,只听贾母在上头说:“姨太太家的厨子,也着实是厉害,做酒楼是绰绰有余了。”随即也命赏,王夫人听了,这才舒服了些。倒是薛姨妈客气了两句,也并不怎么在意。
柳眉远远地看了,就觉暗暗出奇。看上去,怎么好像薛家要开这酒楼,王夫人要出大份子似的。
今儿这蟹宴,前头的蒸螃蟹是循了往年的例,中规中矩;到后来,则是呈上的各式主食与点心出尽风头。薛家聘的厨子,用料极尽豪奢之能事,做出来的菜式看上去也毫无瑕疵,却只因为众人都觉得腻的关系,没怎么动,剩下好些,最后王夫人吩咐分下去给今儿没吃着螃蟹的丫鬟仆妇享用了。
柳眉心里念佛:阿米豆腐,薛家大厨,你是牛刀,我们这儿只是杀一两只鸡而已。您这是屈才了,请莫要见怪!
一时众人酒足饭饱,贾母命撤席赏景,与薛姨妈闲聊起来。
“姨太太怎么想到要做这酒楼生意的?”贾母知薛家本是行商,又开了不少的当铺,只没听说过酒楼茶肆这等生意。
薛姨妈当即笑道:“也是看外头那几家,生意兴隆不说,利也厚得吓人,最多两年回本。只物色好厨子难些。”
想到这里,薛姨妈想起什么,开口就问:“我还听说过,京里有一家极红火的,叫鸿顺楼,是你们……”
她还未说下去,只听平儿在旁突然大声开口,唤了一声,“奶奶!”
这一声,正从中截断了薛姨妈的话。
众人都随着抬起头来,果然只见远远的,藕香榭附近的道路上,凤姐扶着丰儿和小红两个,慢慢地朝这边过来。
“这孩子,不是命她好生歇着么?怎么脸蜡黄的就跑来了?”贾母赶紧命鸳鸯带两个婆子去接,又命人给凤姐腾座儿。
少时凤姐慢腾腾地过来,见到贾母薛姨妈等人,赶紧行礼。贾母命她先坐了,众人打量她,果然见脂粉不施,一张黄黄的瘦脸儿,只是精气神看着还好,不是病得严重的样子。
见了众人,凤姐赶紧告罪,说:“今儿是我的不是,误了史大妹妹请的席,下回大妹妹要请谁,只管告诉我,我给你包圆儿。”
史湘云笑嘻嘻地说:“这我可得了便宜了。”
贾母颇有些忧心,只看着凤姐问:“到底是哪里不爽利,可有请大夫过来看过?”
凤姐一改平日里泼辣爽利的风格,扭捏着点点头。柳眉见着,觉得这简直又是一件有生之年系列,凤姐,竟然在众人面前,害羞起来了?
“可是什么症候不是?”贾母明显比一旁僵着脸的邢夫人更加担心凤姐。
“回老太太的话,症候倒不是,也没有哪里不爽利,大夫把过脉我心里就有底了,所以才敢出来见老太太、太太。真不是什么大症候,只是不巧,吃不得……蟹……”凤姐说到后来,自是声音放低,小小地把话说完,就只低着头,再也不开腔了。